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家校自习室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一年级 > 内容页

3b p m f教案

2023-09-17 12:30:01一年级访问手机版

3b p m f教案(精选13篇)

3b p m f教案 篇1

  寒假作文教案

  习作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例文,启发学生根据例文做法,去搜集反映寒假生活的资料,并和大家交流。

  2.借鉴课文的写法,以“漫话寒假生活”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写出寒假生活的情趣。

  3.引导学生注意做好生活积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寒假生活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表现寒假生活的丰富和情趣。

  教前准备:

  让学生准备能反映自己寒假生活的照片、录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要点:1.简要说说春节的由来。2.描述城乡人们过春节时的情景。

  二、板书习作文题:漫话寒假生活

  三、审题

  1.看了习作题目,有什么问题没有?

  引导学生弄清:

  什么是寒假生活?(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什么是漫话?(不拘形式、随便谈)

  2.小结:漫话寒假生活,就是要写我们在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只要是你感兴趣的,觉得有意思的都可以写。

  四、阅读例文

  1.教师谈话:书上有一篇同学写的《漫话寒假生活》,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一想,这位同学都说了些什么。

  2.读后讨论。

  这篇《漫话寒假生活》说了写什么?

  你觉得哪些内容有情趣?怎么有趣?

  3.让学生再读一遍例文。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可作以下归纳板书:

  谈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小品,京剧)有意思

  说阅读书报的收获有收获

  讲什么的都有不嫌烦

  4.小结:这些内容都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漫话。

  五、组织“寒假生活漫话会”

  可以指定一名同学作为主持人,让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可以用电教设备展示相关的照片,播放录象。

  六、指导学生选择材料

  让学生简要地说说自己准备写些什么。

  讨论:哪些内容可以写进本次习作,哪些内容不可以?为什么?

  七、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作个别指导。

3b p m f教案 篇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3.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情感与态度目标:1.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内涵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些流行歌曲,像《老鼠爱大米》等,我们都非常喜欢,但有一些老歌,虽年代久远,却富有生命力,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曾感动无数的中华儿女为着中华民族的独立而不懈奋斗。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二、黄河本事知多少说到黄河,我想咱们先回顾一下有关黄河的地理、发源等知识。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她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五千四百六十公里。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出示黄河咆哮奔腾的画面。――耳目共赏后,你能从诗中找出跟你有同感的词语吗?三、了解背景通文意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四、诗海畅游读为先读准字音:山巅diǎn   哺pǔ育   澎péng湃   狂澜lán   赞zàn歌  发源yuán   屏嶂zhàng     滋zī长   气魄pò   劈pì成    宛wǎn转诵读指导: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这首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一)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a、语调激昂、感情豪迈。b、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c、注意适当的停顿、语速。(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三)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议得出。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2, 时代背景的把握3,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4, 调节自己的感情。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五、感知品析作评点(一)自主质疑:(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活动:思考交流)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启示):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2、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3、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问题也很关键。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解答。(活动:从上述问题入手,师生互动,解决疑难。)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 在“望”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的基础上,对黄河进行赞颂。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黄河养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中华民族。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我觉得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三)课堂反馈: 1、文中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特征词语:                     。    2、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原因是                        。3、诗歌最后两句采用       修辞方法,起       作用,表达了              。   4、诗歌最后一段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原因是:明确:1、“澎湃”、“狂澜”、“宛转”、“屏障” 2、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 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3、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结束语: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全班朗读)六、拓展创新乐无限课外分工合作,通过电视、网络、诗文集、教科书等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传说等,编一期《感悟黄河》小报,在班内展评。欣赏《黄河大合唱》。

3b p m f教案 篇3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材简说:

  这首小诗就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1)我国地处北半球,正午时太阳所在的方向就是南方,于是太阳成了我们的指南针;(2)晚上,北极星可以为我们指示北方;(3)阴雨天,大的枝叶稀稠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树叶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少的一边就是北方;(4)冬天里,沟坡积雪的多少,也能帮我们判别南北的方向。这一切多有趣啊!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一定会把我们和学生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要是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诗名字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二、识字写字

  1.读文识字。

  (1)自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学习或请教周围的同学。

  (2)读课文给同桌听,请同帮助正音。

  (3)选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节展示读给同学、老师听,请他们评价。教师注意就比较难读的字词进行指导。如?指南针、辨别、忠实、一盏、枝叶稠的、枝叶稀的等。

  2.积累生词识字。

  (1)默读全文,画出自己喜欢的生词。

  (2)交流自己所选的生词,在积累生词中巩固识字。

  3.找反义词识字。如,南-北、稠-稀、快-慢。

  4.联系实际记字。出示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把方法讲给同学听。如:"针",我是在读《铁杵成针》的故事中认识的。故事讲的是李白见一位老婆婆拿着一根铁棒在磨,准备把它磨成一根细细的、尖尖的针。"针"就是"一根铁针"的"针"。我是这样记"忠"字的,"我们要忠于祖国和人民。"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翘舌音:忠、盏、稠、针同偏旁:积、稠、稀同结构:上下--忠、导、盏;左右--积、稠、稀、针、碰、慌

  (2)重点指导。盏:上半部分可以借鉴"浅"字的右边进行书写的迁移,要强调这里的两横更加向右上方斜了。皿字底应尽量写扁,下横要长,起托住全字的作用。禾字旁:①上撇要短而平,最后一笔捺变点。

  ②禾字旁在左边时,字形一般为左窄右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激趣,初读

  同学们,如果你在城市迷了路,你会怎么办呢?要是你在茫茫的野外迷了路,那可怎么办呢?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告诉你在野外迷了路辨别方向的一些方法,想知道吗?请在书中找答案吧。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交流初读的体会。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请把你了解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2.选段,细读。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3.倾听,品读。读后把你读明白的内容讲给同学听,并按你的体会把你喜欢的一节读给老师、同学欣赏。

  4.推荐,边读。

  (1)听了刚才同学的选读,你认为哪一节谁读得最好,请这些同学上台把课文串联起来读。

  (2)其余同学听听,课文告诉我们几种辨别方向的办法?5.小组合作,研读。

  创设实践活动,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读,填写下面的读书报告,或小组自己设计报告内容。 要是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什么时候 观察什么 怎样辨别白天 太阳 中午时,太阳在南边;树影正指着北方黑夜 北极星 永远高挂在北方阴雨天 大树枝叶 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是北方下雪天 积雪 化得快的是北,化得慢的是南 你还有其他办法辨别方向吗?1.2.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野外 沟渠 向导 忠实 指点分辨 辨别 永远 高挂 天然大自然 北斗星 指南针

  2.小组开展"一字开花"的活动,进行开火车扩词比赛。别:特别 分别 别处 _____指:指挥 手指 指南针 _____方:方向 地方 千方百计 _____导:____ 积:____忠:____ 慌:____

  四、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资料,了解其他辨别方向的方法。

3b p m f教案 篇4

  说 课 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能行》一课。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的第一框内容。

  1、 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在整体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一课感悟什么是自尊和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基础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肯定自我,让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本节课由“自信一族”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了自信的含义和表现,以及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以帮助学生走出自信的误区,以自信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2、教学目标 :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总要求和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可分三个层次:

  1 知识目标2 :

  A、懂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

  B、了解自信与自卑、自负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

  3 能力目标4 :

  A、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

  B、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卑、不自负

  ③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树立对自我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自信的含义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七年级学生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对于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需要加强探讨和引导。

  二、说教学理念

  考虑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活动为教学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切实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看待自己,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

  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本课教学内容的主题是自信,教师本人应以自信的姿态从事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拥有自信的渴望,并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控制和自我调适心态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动画、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小品表演、竞赛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发挥,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说学法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教学资料的准备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在备课时,我准备了与教材所授主题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引起社会较强反响的新闻实例和人物报道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体验自信、自卑、自负的心理特征,感受它们为社会及个人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 中注意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活动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本课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引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一个新的课题,作为教师来讲,引趣是比较重要的,我首先以2004年倍受国人瞩目和鼓舞的《刘翔雅典百米冲刺》的录像资料作为课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补充前世界重量级拳王乔・弗雷基的座右铭“我能行”导入  新课,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知识展开,层层引进,深入理解)

  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知识结构体系,按教材知识之顺序进行讲授。

  (1) 自信一族(板书)

  ①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自信的含义和表现。本目一开始就给出了一个自信的榜样――罗丹。在阅读罗丹与巴尔扎克塑像的故事后,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罗丹能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从而使学生对自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相信自己),为下面的讲解做铺垫。

  ②自信的含义和表现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唤起学生内心对自己肯定的感受,在情感上体会“我能行”,将自信的理解从感性的理解上升到理性认识,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夸夸我自己

  “我能行”的范围很广泛,可以是学习上,生活上的,也可以是体育、文艺领域方面的,还可以是知识技能、特长方面的。

  在活动中,让学生陈述“我能行”的种种表现,尤其是对未建立起自信的同学要鼓励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我能行”。

  ③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我能行”,进一步加深自我肯定,我设计了

  活动二:说一说自己感触最深的“我能行”

  首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选两位同学说说感受,在学生进行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自信的含义和自信的表现。

  “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自信是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事,实现自身所追求的目标。

  自信的表现: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④为使学生对自信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自信的认识更加具体化,我又设计了

  活动三:自信者的风采

  展示多位自信者的风采,让学生感受自信带来的成功和精彩。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成功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个性魅力的人,而这一切,都是自信所赋予他们的。

  (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把握的关键在于自负、自卑都源于对自己不正确的认识,由于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和不成熟,对自信易产生误解,将自负和自信混为一谈,自卑和虚心相提并论,在此环节,我设计了活动四:请你来分析,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区分它们。

  活动四:请你来分析

  材料一:马某从小学、中学在父母眼中,一直都是孝顺、懂事的孩子,在老师眼中他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2000年他以697分的高分考入了云南大学,进入大学后,马某发现周围的同学分数都没有他高,就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最好的,就开始目中无人,连教授老师也不放在眼里。

  提问: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进入大学后马某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心理呈现出的就是自负(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忽视或看不起他人,自以为是),并让学生阅读课本“谁最大”的故事加深对自负的认识。

  材料二:

  进入大学不久,马某在自己生存的小环境培养起的自负和骄傲迅速被现实击得粉碎─竞选干部的失败,参加运动会的失利,人际关系的紧张使他的心理严重失衡,导致成绩急剧下降……马某开始怀疑自己,进而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并认为同学们都瞧不起自己。

  提问:马某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心理就是自卑,分析出自卑的含义(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可能会存在各种认识上的差异,教师可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方式加以疏导,树立学生正确理性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自信、自卑、自负,了解它们对成功所造成的影响,我设计了以下知识结构图:

  成功

  自信

  实事求是看待自己 

  失       自                                                         自   失

  败       卑                                                         负   败

  (以上环节的多媒体展示中,我利用两个神态迥异的卡通形象―蜗牛和青蛙分别代表自卑和自负,使展示更加生动形象)

  为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自卑、自负的心理状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介绍马加爵事件:刚才所说的马某是真人真事,就是骇人听闻的马加爵事件中的主人公马加爵,马加爵在大学期间由于缺少心理上的自我调适,内心的自卑与自负发生了剧烈的碰撞,结果酿成了惨剧――在一次与同学打牌所发生的冲突中,他杀死了他的四位同学。2004年4月,昆明市中级法院公开审理此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

  为深化学生对自信、自负、自卑之间区别的认识,让学生充满自信,最终告别自卑,超越自负。我设计了

  活动五:情景剧场――在成功面前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都曾有过自负或自卑的心理经历,下面,让我们进行一个即兴小品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三名表演的同学;

  2、小品内容:数学考试后,自卑的甲、自信的乙、自负的丙都得了90分,三个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分别会有什么表现)。

  3、分组讨论(约三分钟),同学们为表演的同学设计人物和语言。

  4、其他同学根据表演来猜测他们所扮演的角色。

  5、最后评一评哪一组表演的更形象。

  游戏是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有益的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我利用这个情景剧场组织学生分组围绕情景进行表演,然后请观众打分。通过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又能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第三个环节  归纳总结

  用简练的语言把本节内容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既有概括性,又要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自信是对自我能力的确信,而自卑、自负都源于对自己能力的错误估计,现在,同学们正处于一个注重个性张扬的青春阶段,都渴望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充满自信心是必要的,但各种不适当的心理状态都会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让我们告别自卑,超越自负,走向自信,好好学习,快乐生活,做未来生活的强者,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第四个环节  练习反馈

  为了掌握课堂效果,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听课过程中存在的疑点,以三道选择题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当堂完成,并针对出现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矫正深化。

  自信的人,往往                 (     )                                  

  A、 确信自身力量,B、 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C、 实现追求目标D、 

  E、 在思想上不F、 相信“我能行”

  G、 不H、 听别人的见解

  I、 很自负

  2、“谁最大”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青蛙的悲剧根源是(  )     

  A、 谦虚  B、自强   C、自卑    D、自负

  3、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观点是                 (   )              

  A、“我不行”“我不敢”是自负的表现

  B、“我不行”“我不敢”是自卑的表现

  C、“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人生的考验”是自信的表现

  D、“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人生的考验”是自我欺骗的表现

  五、说板书设计 

  我在板书设计 上注重直观、系统,适时的体现教材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自信

  自信一族

  我                   自信表现

  能                  自负

  行     超越自负     自卑

  告别自卑     走出自信的误区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索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我能行>

3b p m f教案 篇5

  <<林冲棒打洪教头>> 

  作者:张建勇    发表时间:2004-12-26    阅读次数:83 

  《林冲棒打洪教头》设计

  课前谈话:

  放《好汉歌》

  师:知道这是什么歌吗?

  师:好听吗?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好汉?

  师:大家说得真好,可老师认为刚才能够在这么多老师和同学面前说出自己观点的,展示自己的风采的同学一样是好汉,大家说对吗?希望大家在这节课上都能让老师竖起大拇指!有信心吗?

  一、再读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把这则生动的故事再潜心地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一节拿出来再细细地品一品!

  2、分析第三节

  (1) 你喜欢第三节,这节真长啊!不错,你真勇敢,有魄力,有好汉风采,来,说一说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一节?能给大家念一念吗?(评:学习是有层次的,刚上课他能把这么长的小节读得如此通顺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相信他一定在后面读得更好!对吗?老师期待你的表现!

  (2) 听了他的读书,你觉得林冲和洪教头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谦虚忍让/狂妄自大)

  (3) 大家下面自己练一练,看看能否读出林冲的谦虚和洪教头的狂妄!

  指名读

  指导:躬身施礼(你的诚意不够)谁来试一试!

  洪教头说的话(你读得不够狂妄,傲慢)谁再来试一试!

  冷笑(这句话真长,不好读,大家都练一练吧)

  跳起来(读得怎么样,这句读得好,把洪教头急燥的样子读得绘声绘色,有进步!)

  (4) 大家再连起读一读!

  (5) 检查(真不错!继续努力)(还是第一个人)

  (6)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就这样林冲和洪教头的比试拉开了序幕,战况如何,且看下文分解。自己自由地把下面的课文读一读,尽情欣赏林洪大战

  生读课文

  4再读课文

  同学们,从大家刚才的读书中,老师还以看出大家对这篇课文的喜爱,什么叫身临其境,什么叫情意深长,也不过像同学如此嘛!有的同学还情不自禁地比划起来,可以看出大家是全身心走进了故事,介于此,我决定让大家表演个够,先各自组合,或独自练习,配上自己的动作,带上自己的声音,练一练,待会儿,老师给你们展示自己的空间,不过和注意人物动作!(有的同学以做不住了,要做个像林冲一样一个谦虚的人啊)有什么不理解的,记住导演在你们身边,随时听候你们的召唤!)

  5、检查

  指导:掂量 恨不得 把火烧天 拨草寻蛇

  评:不错,配合得真默契!如果再自信一点更好!再去练一练)

  你们表演得真是太好了,如果能评奖的话,一定会是最佳男主角!再次给他们掌声)

  你们的表演使老师想起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啊,古人说得真对啊!送给她们掌声)

  二、就这样林冲大胜洪教头,在大家一片哄笑声中,洪教头是----满面羞惭……

  结局

  真是骄者必败,志者必胜,同学我建议大家再次把那首《好汉歌》献给我们的林冲,也送给今天跃踊发言的好汉们,以及坐在后面所有的老师们,好吗,大家都会唱吧!

3b p m f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认识诗人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

  一、导人新课

  婉约是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与之相应的是豪放派。这碍难感种风格不仅并列于唐宋这两个诗词顶峰的朝代,并且至今仍被人们发挥得淋漓尽致。《错误》正是现代婉约诗之典范。

  朗读诗歌

  二、总体把握

  1、诗歌内容

  这是一首极为抒情的诗歌,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首叙事诗,因为它叙述了一个凄美幽怨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样的呢?谁来转述一下给我们听听?

  明确:见《教师用书》

  2、诗歌特色

  你觉得本诗有什么特色?请说说你的总体感受。

  明确:主要有:(1)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委婉地抒发了离愁别绪。(2)诗歌的意象都是很传统的、中国的。诗人从中国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用杨牧的话说:郑是“中国的中国诗人”。这是对郑在西化之风劲吹的中国台湾而坚持中国民族特色的创作个性的极好评价。(3)短小别致,“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4)比喻新奇鲜活。等等。

  三、具体赏析

  1、“错误”

  题目是“错误”,这是指什么错误?

  讨论明确;大致有:(1)女子错误地以为来人是归人;(2)我错误地“打江南走过”,捉弄了女子的感情;(3)“我”确实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心上人),但是“我”“过家门而不入”,令女子错误地以为“我”回家了。

  2、“美丽”

  “错误”是“美丽”的,这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1)女子以为,“答答的马蹄声”可能是归人回来了,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所以说“答答的马蹄声”是美丽的,但是……(2)“我”无意识中破坏了女子的心情,使其由兴奋跌入失望,这虽然是个“误会”是个“错误”,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是“美丽”的。(3)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情节美丽,因此“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

  3、这是一首美丽而忧伤的诗歌,叙述的是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请你从诗中一字、一词、一句或一节加以体会,说说它的美丽或忧伤。

  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参看《龙门新》)

  四、再读诗歌

  五、作业 布置

  <错误>

3b p m f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古诗诵读。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用语言表达一句话。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念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附: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完整诵读古诗及复习表演古诗记忆操。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教师小结整首古诗的意思: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可是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幼儿完整表演古诗和记忆操。

  三、学习用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

  1、教师引导示范,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妈妈干家务很辛苦等。

  2、引导幼儿用“辛苦”来说一句话。

  四、教师小结:爸爸上班很辛苦,妈妈做饭很辛苦,爷爷奶奶送小朋友上幼儿园很辛苦。除了我们的.亲人,还有环卫工人、警察叔叔、医生等等都很辛苦。

  活动延伸:请幼儿为亲人分享表演古诗和记忆操。以及尝试对身边的劳动人民用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表达对他们的感谢。

3b p m f教案 篇8

  《荒岛余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 败。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部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作品,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部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

  二、作者简介: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他59岁开始写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他对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整体感知

  三、检查字词

  四、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教师板书)

  三个阶段 三个部分

  生存问题 (1―3)节 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物质问题(4―9)节 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精神问题(10―12)节 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鲁滨逊的性格特征:

  五、拓展:讲读后感的写法,展示例文。

  六、作业 :写一篇《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3b p m f教案 篇9

  【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是口语交际“我的理想”的自然延伸,题目就是《我的理想》。旨在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本次习作,不仅要突出习作主题本身具有的教育价值,还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

  2.指导学生讲真话、吐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

  3.点拨联系自己的兴趣、爱好、向往,敢想敢说。还要耐心倾听、进行评价。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

  4.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写习作提纲的习惯,练习有条理的表达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和培养学生写习作提纲的习惯。

  【教学过程】

  习作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积累,准备习作:

  1、回顾:

  (1)师:第三单元的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谁能说说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深深地怀念)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重温了哪些值得我们怀念的人?(学生自由回答:视死如归的李大钊、勇于献身的郝副营长、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敬爱的周总理)

  (2)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了自己;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在等光下学习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张思德为了报效祖国、拯救战友被埋在窑洞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了祖国简朴地生活、劳苦地工作!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地奋斗,甚至献出了一切!

  2、积累:

  (1)师:提到理想,老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关于理想的名言,谁来说说?指名背诵,小组交流。

  (2)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出示几个关于理想的名言。指名读,选择自己的喜欢的背诵积累。

  二、简单交流,初识理想:

  1、师:在上节口语交际课上,大家都介绍了自己的理想,谁来简要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师:你怎样看待同学们的理想?针对回答,请学生对大家的理想进行简单的点评。

  3、小结:理想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如果一个人树立这个理想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是对别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将会很有意义。

  三、明确要求,列好提纲:

  1、明确要求:

  (1)自读习作提示,思考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引导学生从以下及方面进行汇报:命题作文、作文题目为《我的理想》、

  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注意运用其他学科的材料,以丰富习作的内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

  2、指导学生列提纲:

  (1)明确主要分三部分来写。

  (2)重点指导“为什么”和“怎样做”两部分。师读范文,指导学生要说

  明有这样的理想的原因,可能有一个或两个原因。还要写明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一系列的途径、做法。

  (3)学生列出简单的提纲。

  (4)交流提纲,重点听“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和“我准备怎样实现自

  己的理想”这两部分,引导学生点评、补充、修改。

  第二课时

  一、起草习作,交流习作:

  1、按提纲口述习作,小组交流,互帮互评。

  2、指名口述,集体点评。师点拨,注意根据行业的不同来写自己怎样做。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全班交流评议,指出有共性的问题,并

  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注意运用其他学科的材料,以丰富习作的内容。

  5、学生根据要求,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二、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师:风帆不挂上桅杆,那是一块无用的布;理想不付诸于行动,那时虚无

  缥缈的雾。希望同学们能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课后进一步修改、完善习作。

  批改记录

  习作评讲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讲了这篇习作的写作要求及格式,谁来说一说?

  1、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3、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

  感。

  4、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二、精彩片断

  和每次作文一样,虽然佳作不是每个同学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习作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精彩之笔,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些同学作文中的精彩片断。

  学生听完后随机说说这些片断好在哪里。

  三、请你评改

  1、出示要修改的例文。

  2、小组为单位按要求点评例文。

  3、每小组选派代表指出优缺点并提出修改意见。

  四、总结作文讲评的方法

  1、学生讨论。

  2、自由发言。

  3、教师归纳

  (1)段落是否分明,层次是否清楚;

  (2)句子是否完整、连贯、通顺;

  (3) 词句用的是否准确、搭配的是否得当;

  (4)字是否写的正确;

  (5)标点用的是否恰当。

  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

  六、修改作文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想你们一定能把自己的习作改得更好的。

  课后,请你们再找同学帮你提提建议,然后自己再仔仔细细地修改,认认真真地誊写。相信这次习作你会完成得很好。

  【教学反思】

3b p m f教案 篇10

  席桥中学公开课

  初三语文《汉字的魅力》设计

  教者:刘正辉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魅力所在,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2、了解汉字的基本常识,把握汉字的构字特征。

  3、理解说明文的文学色彩和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1、汉字的魅力所在

  2、感悟文中体现的强烈的情感色彩

  教学难点 :说明文中的文学色彩及其特征。

  教法设计:目标自学式  问题研讨式  诵读感悟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汉字的魅力所在,体会文中表达出来的感情色彩。

  教学过程 :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恒量一个民族历史的标志是什么?那就是汉字。(板书汉字)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灿烂的历史文化,而记录并推动这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就是汉字。据考古探测了汉字距今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可以断定古汉字是世界上较早出现的文字之一。现在全球在使用汉字作交流工具的有近15亿人,可见汉字在传播人类文明,弘扬中国文化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板书魅力)那么汉字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淮安楚州人袁鹰(板书袁鹰)写的《汉字的魅力》这篇文章。

  二、              出示目标,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投影)

  请同学们看幕布,本课的学习目标(投影目标)。

  三、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自己去了解汉字的魅力所在,感受作者在文章中体现的情感。阅读时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投影)

  1、  了解汉字的构字特点。

  2、  作者文中洋溢着怎样的情感?

  3、  汉字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阅读后教师提示:同座位的可一起讨论、思考)

  四、              师生一同讨论理解课文。

  1、  (问)有谁从课文中发现了汉字的构字特点是什么?(指几生回答)

  请大家看幕布,我们来比较一下,英文English和汉字“渔”的构字区别。(板书)English是用字母来表示语音的文字,属表音文字,它较易学习,但不能从字面上看出它的义。而汉字“渔”,属方块字,又是会意兼形声字,字面看上去易理解,(用甲骨文板书)左水右鱼,意在水中捕鱼;左形右声,“鱼”在这里既表形、表音又表义。所以,方块汉字在构字特点上有集音形义于一体的独特魅力,这也正是中国古汉字令西方人钟情的原因之一。

  2、  中国汉字历史悠久,魅力独特,每个炎黄子孙都与它有深厚的情结,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海外游子,这种情结更加浓厚。文章中字里行间都蕴含着这种情感。按理讲,一篇说明文蕴含的情感无非就是喜爱啊、赞美所说明的对象,而这篇文章是怎样来表达情感的呢?先找一位同学谈谈你读本文的感受。(指一生回答)。我们不妨选第6节诵读,读之前,看一下你预习中写的诵读脚本和老师的理解是否相同。老师用三种语调朗读,请同学们仔细体会。(师分别用低沉悲调的语气缓慢读、用自豪激越的语气读、用平淡无味的语气读)读后问大家最赞同哪一种。(指一生回答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很好,那大家就用自豪激越的语气齐读这几句,用我口诵我心,来表达对祖国文字的热爱。(生齐读)

  3、  通过学习讨论,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课文,理解了汉字的特征,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现在我们回到主题“汉字的魅力”上来,大家读到现在,汉字的魅力到底表现在哪几方面呢?请迅速浏览课文,用圈点读书法理清文章的层次。(生浏览课文。找学生自由谈)大家谈的很有独到之处,我在这里仅作简要概括,请看幕布(投影出层次结构,留有空格填空)师生齐活动,完成任务。

  五、              (总结)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汉字的构字特点、特征以及其独特的表形、表义等魅力,而且通过阅读也理解了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希望课后整理好课堂笔记,用最优美的方块字记录下你本节课对汉字学习的独特感受。

  六、              (作业 )为进一步加强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加强课外语段的阅读,课后完成《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语段练习。(课前已发给学生)

  七、              宣布下课。

3b p m f教案 篇11

  说 课 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能行》一课。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的第一框内容。

  1、 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在整体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一课感悟什么是自尊和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基础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肯定自我,让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本节课由“自信一族”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了自信的含义和表现,以及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以帮助学生走出自信的误区,以自信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2、教学目标 :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总要求和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可分三个层次:

  1 知识目标2 :

  A、懂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

  B、了解自信与自卑、自负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

  3 能力目标4 :

  A、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

  B、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卑、不自负

  ③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树立对自我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自信的含义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七年级学生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对于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需要加强探讨和引导。

  二、说教学理念

  考虑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活动为教学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切实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看待自己,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

  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本课教学内容的主题是自信,教师本人应以自信的姿态从事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拥有自信的渴望,并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控制和自我调适心态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动画、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小品表演、竞赛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发挥,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说学法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教学资料的准备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在备课时,我准备了与教材所授主题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引起社会较强反响的新闻实例和人物报道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体验自信、自卑、自负的心理特征,感受它们为社会及个人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 中注意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活动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本课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引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一个新的课题,作为教师来讲,引趣是比较重要的,我首先以2004年倍受国人瞩目和鼓舞的《刘翔雅典百米冲刺》的录像资料作为课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补充前世界重量级拳王乔・弗雷基的座右铭“我能行”导入  新课,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知识展开,层层引进,深入理解)

  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知识结构体系,按教材知识之顺序进行讲授。

  (1) 自信一族(板书)

  ①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自信的含义和表现。本目一开始就给出了一个自信的榜样――罗丹。在阅读罗丹与巴尔扎克塑像的故事后,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罗丹能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从而使学生对自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相信自己),为下面的讲解做铺垫。

  ②自信的含义和表现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唤起学生内心对自己肯定的感受,在情感上体会“我能行”,将自信的理解从感性的理解上升到理性认识,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夸夸我自己

  “我能行”的范围很广泛,可以是学习上,生活上的,也可以是体育、文艺领域方面的,还可以是知识技能、特长方面的。

  在活动中,让学生陈述“我能行”的种种表现,尤其是对未建立起自信的同学要鼓励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我能行”。

  ③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我能行”,进一步加深自我肯定,我设计了

  活动二:说一说自己感触最深的“我能行”

  首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选两位同学说说感受,在学生进行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自信的含义和自信的表现。

  “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自信是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事,实现自身所追求的目标。

  自信的表现: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④为使学生对自信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自信的认识更加具体化,我又设计了

  活动三:自信者的风采

  展示多位自信者的风采,让学生感受自信带来的成功和精彩。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成功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个性魅力的人,而这一切,都是自信所赋予他们的。

  (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把握的关键在于自负、自卑都源于对自己不正确的认识,由于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和不成熟,对自信易产生误解,将自负和自信混为一谈,自卑和虚心相提并论,在此环节,我设计了活动四:请你来分析,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区分它们。

  活动四:请你来分析

  材料一:马某从小学、中学在父母眼中,一直都是孝顺、懂事的孩子,在老师眼中他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2000年他以697分的高分考入了云南大学,进入大学后,马某发现周围的同学分数都没有他高,就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最好的,就开始目中无人,连教授老师也不放在眼里。

  提问: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进入大学后马某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心理呈现出的就是自负(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忽视或看不起他人,自以为是),并让学生阅读课本“谁最大”的故事加深对自负的认识。

  材料二:

  进入大学不久,马某在自己生存的小环境培养起的自负和骄傲迅速被现实击得粉碎─竞选干部的失败,参加运动会的失利,人际关系的紧张使他的心理严重失衡,导致成绩急剧下降……马某开始怀疑自己,进而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并认为同学们都瞧不起自己。

  提问:马某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心理就是自卑,分析出自卑的含义(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可能会存在各种认识上的差异,教师可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方式加以疏导,树立学生正确理性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自信、自卑、自负,了解它们对成功所造成的影响,我设计了以下知识结构图:

  成功

  自信

  实事求是看待自己 

  失       自                                                         自   失

  败       卑                                                         负   败

  (以上环节的多媒体展示中,我利用两个神态迥异的卡通形象―蜗牛和青蛙分别代表自卑和自负,使展示更加生动形象)

  为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自卑、自负的心理状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介绍马加爵事件:刚才所说的马某是真人真事,就是骇人听闻的马加爵事件中的主人公马加爵,马加爵在大学期间由于缺少心理上的自我调适,内心的自卑与自负发生了剧烈的碰撞,结果酿成了惨剧――在一次与同学打牌所发生的冲突中,他杀死了他的四位同学。2004年4月,昆明市中级法院公开审理此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

  为深化学生对自信、自负、自卑之间区别的认识,让学生充满自信,最终告别自卑,超越自负。我设计了

  活动五:情景剧场――在成功面前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都曾有过自负或自卑的心理经历,下面,让我们进行一个即兴小品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三名表演的同学;

  2、小品内容:数学考试后,自卑的甲、自信的乙、自负的丙都得了90分,三个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分别会有什么表现)。

  3、分组讨论(约三分钟),同学们为表演的同学设计人物和语言。

  4、其他同学根据表演来猜测他们所扮演的角色。

  5、最后评一评哪一组表演的更形象。

  游戏是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有益的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我利用这个情景剧场组织学生分组围绕情景进行表演,然后请观众打分。通过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又能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第三个环节  归纳总结

  用简练的语言把本节内容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既有概括性,又要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自信是对自我能力的确信,而自卑、自负都源于对自己能力的错误估计,现在,同学们正处于一个注重个性张扬的青春阶段,都渴望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充满自信心是必要的,但各种不适当的心理状态都会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让我们告别自卑,超越自负,走向自信,好好学习,快乐生活,做未来生活的强者,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第四个环节  练习反馈

  为了掌握课堂效果,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听课过程中存在的疑点,以三道选择题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当堂完成,并针对出现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矫正深化。

  自信的人,往往                 (     )                                  

  A、 确信自身力量,B、 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C、 实现追求目标D、 

  E、 在思想上不F、 相信“我能行”

  G、 不H、 听别人的见解

  I、 很自负

  2、“谁最大”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青蛙的悲剧根源是(  )     

  A、 谦虚  B、自强   C、自卑    D、自负

  3、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观点是                 (   )              

  A、“我不行”“我不敢”是自负的表现

  B、“我不行”“我不敢”是自卑的表现

  C、“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人生的考验”是自信的表现

  D、“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人生的考验”是自我欺骗的表现

  五、说板书设计 

  我在板书设计 上注重直观、系统,适时的体现教材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自信

  自信一族

  我                   自信表现

  能                  自负

  行     超越自负     自卑

  告别自卑     走出自信的误区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索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我能行>

3b p m f教案 篇12

  说 课 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能行》一课。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的第一框内容。

  1、 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在整体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一课感悟什么是自尊和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基础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肯定自我,让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本节课由“自信一族”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了自信的含义和表现,以及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以帮助学生走出自信的误区,以自信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2、教学目标 :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总要求和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可分三个层次:

  1 知识目标2 :

  A、懂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

  B、了解自信与自卑、自负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

  3 能力目标4 :

  A、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

  B、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卑、不自负

  ③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树立对自我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自信的含义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七年级学生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对于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需要加强探讨和引导。

  二、说教学理念

  考虑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活动为教学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切实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看待自己,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

  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本课教学内容的主题是自信,教师本人应以自信的姿态从事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拥有自信的渴望,并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控制和自我调适心态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动画、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小品表演、竞赛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发挥,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说学法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教学资料的准备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在备课时,我准备了与教材所授主题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引起社会较强反响的新闻实例和人物报道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体验自信、自卑、自负的心理特征,感受它们为社会及个人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 中注意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活动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本课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引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一个新的课题,作为教师来讲,引趣是比较重要的,我首先以2004年倍受国人瞩目和鼓舞的《刘翔雅典百米冲刺》的录像资料作为课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补充前世界重量级拳王乔・弗雷基的座右铭“我能行”导入  新课,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知识展开,层层引进,深入理解)

  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知识结构体系,按教材知识之顺序进行讲授。

  (1) 自信一族(板书)

  ①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自信的含义和表现。本目一开始就给出了一个自信的榜样――罗丹。在阅读罗丹与巴尔扎克塑像的故事后,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罗丹能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从而使学生对自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相信自己),为下面的讲解做铺垫。

  ②自信的含义和表现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唤起学生内心对自己肯定的感受,在情感上体会“我能行”,将自信的理解从感性的理解上升到理性认识,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夸夸我自己

  “我能行”的范围很广泛,可以是学习上,生活上的,也可以是体育、文艺领域方面的,还可以是知识技能、特长方面的。

  在活动中,让学生陈述“我能行”的种种表现,尤其是对未建立起自信的同学要鼓励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我能行”。

  ③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我能行”,进一步加深自我肯定,我设计了

  活动二:说一说自己感触最深的“我能行”

  首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选两位同学说说感受,在学生进行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自信的含义和自信的表现。

  “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自信是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事,实现自身所追求的目标。

  自信的表现: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④为使学生对自信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自信的认识更加具体化,我又设计了

  活动三:自信者的风采

  展示多位自信者的风采,让学生感受自信带来的成功和精彩。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成功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个性魅力的人,而这一切,都是自信所赋予他们的。

  (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把握的关键在于自负、自卑都源于对自己不正确的认识,由于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和不成熟,对自信易产生误解,将自负和自信混为一谈,自卑和虚心相提并论,在此环节,我设计了活动四:请你来分析,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区分它们。

  活动四:请你来分析

  材料一:马某从小学、中学在父母眼中,一直都是孝顺、懂事的孩子,在老师眼中他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2000年他以697分的高分考入了云南大学,进入大学后,马某发现周围的同学分数都没有他高,就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最好的,就开始目中无人,连教授老师也不放在眼里。

  提问: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进入大学后马某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心理呈现出的就是自负(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忽视或看不起他人,自以为是),并让学生阅读课本“谁最大”的故事加深对自负的认识。

  材料二:

  进入大学不久,马某在自己生存的小环境培养起的自负和骄傲迅速被现实击得粉碎─竞选干部的失败,参加运动会的失利,人际关系的紧张使他的心理严重失衡,导致成绩急剧下降……马某开始怀疑自己,进而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并认为同学们都瞧不起自己。

  提问:马某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心理就是自卑,分析出自卑的含义(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可能会存在各种认识上的差异,教师可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方式加以疏导,树立学生正确理性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自信、自卑、自负,了解它们对成功所造成的影响,我设计了以下知识结构图:

  成功

  自信

  实事求是看待自己 

  失       自                                                         自   失

  败       卑                                                         负   败

  (以上环节的多媒体展示中,我利用两个神态迥异的卡通形象―蜗牛和青蛙分别代表自卑和自负,使展示更加生动形象)

  为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自卑、自负的心理状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介绍马加爵事件:刚才所说的马某是真人真事,就是骇人听闻的马加爵事件中的主人公马加爵,马加爵在大学期间由于缺少心理上的自我调适,内心的自卑与自负发生了剧烈的碰撞,结果酿成了惨剧――在一次与同学打牌所发生的冲突中,他杀死了他的四位同学。2004年4月,昆明市中级法院公开审理此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

  为深化学生对自信、自负、自卑之间区别的认识,让学生充满自信,最终告别自卑,超越自负。我设计了

  活动五:情景剧场――在成功面前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都曾有过自负或自卑的心理经历,下面,让我们进行一个即兴小品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三名表演的同学;

  2、小品内容:数学考试后,自卑的甲、自信的乙、自负的丙都得了90分,三个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分别会有什么表现)。

  3、分组讨论(约三分钟),同学们为表演的同学设计人物和语言。

  4、其他同学根据表演来猜测他们所扮演的角色。

  5、最后评一评哪一组表演的更形象。

  游戏是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有益的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我利用这个情景剧场组织学生分组围绕情景进行表演,然后请观众打分。通过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又能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第三个环节  归纳总结

  用简练的语言把本节内容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既有概括性,又要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自信是对自我能力的确信,而自卑、自负都源于对自己能力的错误估计,现在,同学们正处于一个注重个性张扬的青春阶段,都渴望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充满自信心是必要的,但各种不适当的心理状态都会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让我们告别自卑,超越自负,走向自信,好好学习,快乐生活,做未来生活的强者,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第四个环节  练习反馈

  为了掌握课堂效果,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听课过程中存在的疑点,以三道选择题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当堂完成,并针对出现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矫正深化。

  自信的人,往往                 (     )                                  

  A、 确信自身力量,B、 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C、 实现追求目标D、 

  E、 在思想上不F、 相信“我能行”

  G、 不H、 听别人的见解

  I、 很自负

  2、“谁最大”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青蛙的悲剧根源是(  )     

  A、 谦虚  B、自强   C、自卑    D、自负

  3、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观点是                 (   )              

  A、“我不行”“我不敢”是自负的表现

  B、“我不行”“我不敢”是自卑的表现

  C、“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人生的考验”是自信的表现

  D、“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人生的考验”是自我欺骗的表现

  五、说板书设计 

  我在板书设计 上注重直观、系统,适时的体现教材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自信

  自信一族

  我                   自信表现

  能                  自负

  行     超越自负     自卑

  告别自卑     走出自信的误区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索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3b p m f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写节日习俗或地方民风民俗,也可以写别致的民间工艺品,要抓住所写民俗的特点,写清楚自己习作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会修改习作,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

  会运用标准对照和衡量自己和他人的作文,评议他人作文。运用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难点】抓住民俗特点,内容具体。

  【教学过程】

  习作指导

  第一课时

  一、激发写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 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A 节日

  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教师归纳总结: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个传说、一种风俗,或者有着纪念意义。谁知道在我们传 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学生自由发言)

  B 民居

  你了解的有特色的`民居有:客家的围屋,傣族的竹楼,皖南的民居 北京的四合院 土家的吊脚楼 蒙古的蒙古包

  C 你了解的民族有:广西的壮族, 新疆的维吾尔族,西藏的藏族,

  D 你了解各地的民族艺术有:安徽的黄梅戏,四川的川剧和变脸,北京的京剧 河南的豫剧 ,广东的粤剧,广西的山歌,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一抓住重点课文,以《老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课文的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 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 、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 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就是 北京人的节日民俗。详略的写法 二《各具特色的民居》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说明。这篇文章运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等,让文章更为生动,具体可感。以后我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也要把这些说明方法用上呢!

  三 《藏戏》先 连用三个反问把藏戏的特点先写了出来,接着写藏戏的来源,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4. 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学生习作

  1. 指导学生构思。指导学生选好材料,如何开头、过渡、结尾,确定好写 作顺序。

  2. 指导学生抓住要点,写具体,写生动。

  3. 确定略写的部分,做到详略得当。

  要指导小朋友观察和体验节日的民俗特点的具体方法。

  4怎么样观察和体验节日的民俗特点,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应注意一下几点:

  (1).要想写好节日事情,要注意观察节日有什么样的活动。

  (2).观察时要注意认真地观察民俗活动的场面和事件的细节。

  (3).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和想。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4).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变化的细节,心情变化的细节。

  二是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6.要注意自己感受,或者说是自己的心里活动的变化,思想感情的变化等。

  7.要提示学生写节日民俗的具体方法

  在写传统节日民俗的事情时,一般涉及到的人比较多,因此还是注意场面的描写,一是要交代 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二是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的人物的活动,在人物 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三是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 体概括描写结合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四是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 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写节日民俗就要体验节日里发生的事情,就要描写节日里发生的事情,写节日活动最重要的是 事 要写好事情细节,写细节应该写出生活的情趣

  四、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第二课时

  一、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二、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三、誊写作文

  批改记录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

  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教学反思】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