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家校自习室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小学作文 > 内容页

《司马光》教学札记

2024-04-27 20:30:01小学作文访问手机版

《司马光》教学札记(精选15篇)

《司马光》教学札记 篇1

  作者:吴怀林    转贴自:江西省余江县第一小学    点击数:105

  《司马光》教学札记

  作者:吴怀林   文章出处:江西省余江县第一小学

  换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创造想象是不依靠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不但具有新颖性,还具有首创性和独特性。在教学《司马光》时,我使用变换角度、启发想象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是司马光”

  学生读懂了课文,我问学生:“假如你是司马光,会用什么方法救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

  “我是司马光,就叫小朋友过来,大家手拉着手,像小猴子捞月亮那样,把掉进缸里的小朋友拉出来。”

  “我是司马光,用一根绳子放进缸里,套住那个小朋友,把他拉上来。”

  “我是司马光,就叫来另外两个小朋友,大家一起用力,把大水缸推倒。”

  小学生好胜心强,为了证明自己比司马光更聪明,都踊跃发言。尽管小朋友想的办法在当时当地不一定奏效,但闪烁着求异思维的火花,我们教师一定要让它燃烧起来。倘若用批评、训斥来浇灭它,简直是一种犯罪。

  “我是司马光用的石头” 

  看见学生思维如此活跃,我突来灵感,给学生出了个说话练习题:“现在,小朋友们成了司马光用的那块石头,请大家说说你的故事。”

  这一问好似投入学生思维长河中的石块,激起阵阵涟漪,小朋友们兴味盎然,积极讨论,自编故事。有个小朋友和大家讨论后编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是一块不大也不小的石头,住在一口大水缸的脚下。我和大水缸是好朋友,经常说悄悄话,人们谁也听不懂我们说的话。有一天,司马光和他的小朋友来我们这儿玩,一个小朋友踩着我的头顶扒上了大水缸。我和大水缸同时喊:“快下去,快下去,缸里有水,很危险!”可他听不见我们的话,一不小心就掉进缸里了。我和大水缸干着急,都没有办法。眼看小朋友就要淹死,这时,司马光把我搬起来,高高举起,朝大水缸使劲砸去,几下子就把大水缸砸了一个大窟窿,我也被大水缸碰得鼻青脸肿,头昏眼花,可我们都很高兴,因为那个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我是司马光砸的那口缸”

  学生以司马光所用石头的身份讲了“司马光”这个故事,我又突发奇想,何不让小朋友当一回司马光所砸的那口缸,再换个角度编故事,进行口头说话练习,于是,我便说:“假如你是司马光所砸的那口缸,你的故事又会怎样呢?”我的话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或低头沉思,或抬头苦想,或悄悄商量,过了一会儿,便小手如林,其中有一个小朋友说得最精彩:

  “我是一口大水缸,住在司马光的花园里。我的旁边有一座假山,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我身边玩,有个顽皮的小朋友爬上假山,一不小心掉进我的大肚子里。这可不得了了,我的肚子里满是水,一下子就把这个小朋友给淹没了。这时司马光跑过来,举起一块大石头朝我身上砸来,把我砸得快疼死了。我咬着牙,忍着痛,对司马光说:‘你砸吧,朝一个地方使劲砸,就把我的大肚皮砸破。’‘哗啦’一声,司马光把我砸了个大窟窿,我肚子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我大肚子里的那个小朋友得救了。”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因此,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司马光》教学札记 篇2

  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这一段的.内容说一说。"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更能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才不会掉进水缸里,学生的智慧真是可爱至极!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看看插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话音刚落,淘气的镇源同学立刻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来;有的说可以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可以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他们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札记 篇3

  一、内容分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s版第一册的内容。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不可惊慌失措,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告诉的每一个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图。插图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意思,感悟人物特点。

  二、学生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遇到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和朋友要团结友爱。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学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培养朗读能力。理解的重点是司马光举起石头把缸砸破了。

  三、设计理念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把枯燥的识字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学生的智力。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时候、孩子、小朋友、下面、小心、有的、没有”等词语。认识“司、假、慌、喊、破、救”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事情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挂图,小朋友,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吗?

  生:学生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司马光》。板书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学生汇报。

  师:说得真不错,那你们在课前预习了吗?这些问题解决没有?没有解决的我们就在课堂上解决,或者留到课后解决好吗?

  师:在课前你还搜集到了什么材料说给大家听一听。你是在哪得到的材料?

  师:从课题中你还掌握了什么?

  生:学生汇报,认识了:司,学会了:光。

  师:出示生字卡片:司、光

  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学生汇报。(这篇课文有6个自然段。)

  2、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师:范读课文。

  生:先读全文,再分段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讨论思考哪几段写的是司马光救小朋友的过程?画出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在孩子掉进水缸后的不同表现的句子。

  生:学生汇报。

  师:指导看图。哪个是司马光?别的小朋友怎么样?司马光表现如何?

  生:再读这两段课文,思考读懂了什么?讨论并演一演。

  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再到前面来演一演。师板书。

  师:你还有其它的办法把那个小朋友救出来吗?比较谁的办法好。

  生:展开想像。汇报。

  师:指名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生:练习朗读。(学生评价)

  3、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自由读这两段课文,在这两段当中,你还掌握了什么?

  生;汇报:认识了:慌、喊、破。学会了:吓、哭、没、快。

  师:出示生字卡片:慌、喊、破、吓、哭、没、快。

  师:检查认读情况。

  生: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师:这些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讨论汇报。

  生:认读词语:司机、司仪,慌张、慌忙,喊叫、大喊,破坏、破旧。用学会的字组词再说一句话。

  4、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师:这些字我们已经认识了,也理解了,你会写了吗?

  师;仔细观察每一个字怎样书写,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教师示范指导。(友古)

  生:学生练写,认为好写的就少写几个,认为不好写的就多写几个。

  生:写后展示评价。

  5、课后伸展,巩固练习

  (1)一字开花:

  光、哭、没、吓、快、司

  (2)选字填空:

  快块

  太阳要落山了。

  老松树下有一大青石。

  我比小光跑得。

  6、课堂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呢?

  附: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别的小朋友(田字格里)

  慌了哭叫喊跑举砸友古

  得救机智《司马光》

  《司马光》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司马光》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⑶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

  ⑴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⑵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⑶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⑴引读第一小节。

  ⑵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⑶“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⑴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⑵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⑶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⑷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⑸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⑹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⑴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⑵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⑶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⑴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⑵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⑶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⑷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⑴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⑵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⑶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⑷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⑴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⑵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他站两边,老师进行指挥。先由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2、说一说反义词:师说,生举卡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

  3、展示、评议。

  三、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实践活动

  1、积累词汇:

  ⑴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再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⑵读读说说,看谁说的多?如:司―司机公司司仪……给“慌、假、别、吓、块”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词最多。

  2、创新故事会:学生交流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司马光》教学札记 篇4

  康康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司马光》教学札记 篇5

  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1、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2、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4―6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1经过自读,学生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做法:拿起石头使劲砸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为了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方法,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

  (2)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果:

  有人认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办法。如团结起来把缸推倒;用桶往外舀水;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里,因为缸里的水是有限的,水一流出来。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网子捞……

  (3)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求异中求佳,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

  五、说板书。

  板书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司马光》教学札记 篇6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司它是平舌音,是哪个字少了一笔?同

  3、齐读课题两遍。

  4、简介司马光。司马是姓(复姓)光是他的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遇事善于动脑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他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听故事。

  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1)(看动画、听朗读)

  2、我们也来读读这个故事好吗?自由读课文一遍,边读边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的字、词多,课件出示(2)下列词,给生字着色,放大。学生说出读音、结构、读出词。(指名开火车认读之后,全班齐读一遍)。

  假山水缸别人慌忙吓哭

  叫喊一块使劲砸破得救

  假(假山、假话)(放假、请假、假期)

  4、出示卡片,认读生字。(指名领读、齐读,以开火车方式进行)。

  5、扩词训练(开火车:每人说一个词)

  使使用、使劲、大使;

  慌慌忙、慌张、心慌、慌乱;

  司司机、公司、司法、官司;

  假假山、假话、假货、放假、请假、假期

  6、大幕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7、找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大水缸、几个小朋友、一块石头。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读后回答:根据回答完成板书。

  2、真是虚惊了一场。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景,课件图示3(文字:有个掉进。)

  ①、指名读第3小节:有个小朋友假如自己在场会是什么心情?(紧张、害怕)要读出害怕的语气来。怎么读?谁会读?指名读。

  ②、在这紧急的时刻,别的小伙伴都怎么了?课件图4(文字:别的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叫什么?喊什么?(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叫、怎么喊?)

  指名学生边喊边做动作,指导读出慌张、急切的语气来。

  ③、司马光的表现怎样呢?他在做什么?看图,课件图5(文字:司马光没有慌、举、砸)。在课文里画出描写司马光表现的词,用-------画出写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动作的词(举、砸)试着做一做司马光的动作。

  ④、为什么不是一下子就砸破了?几下子,使劲说明了什么?

  ⑤、想一想,议一议:司马光当时是怎么想的?(用沉稳、镇定的语气读)

  ⑥、用高兴的语气读第6小节。(课件6)

  3、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呢?

  4、在这个故事里,你最佩服司马光什么?(课件7)

  四:拓展、讨论:(课件8)

  1、司马光是用砸缸的办法救了小朋友,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2、如果是一件玩具或别的什么东西掉进缸里了,用不用砸缸?

  3、总结:同学们平时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危险的地方不要去,危险的游戏不要玩,如果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要沉着、冷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五、用讲故事的口吻自由朗读课文

  六、创新故事会:(可以加上动作、语言、表情和想象)(课件9)

  1、指名讲故事。

  2、把自己当作司马光来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司马光》教学札记 篇7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司马光》。(生齐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

  3.展示、评议。

  四、积累词汇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再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读读说说,看谁说的多?如:司──司机公司司仪……

  给“慌、假、别、吓、块”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词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走迷宫:出示课件,学生分组依次认读生字,全部读完方可走出迷宫。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三、读中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2.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人?

《司马光》教学札记 篇8

  作者:实小语文组

  教学目标 :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 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学札记 篇9

  江苏 柏正兰

  《司马光》主要讲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板书设计 如下:

  标点符号、几何图形、简笔画等在板书中的运用,改变了过去板书设计 刻板的模式,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这种图文并茂、活泼美观的板书,既调动了学生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司马光》板书设计 之一

《司马光》教学札记 篇10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容易了。

  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古人有“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因此本课教学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小组赛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熟读背诵。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学会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预习课文。

  1课时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看到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生交流)

  师:这个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

  2.板书:司马光。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司马是姓,光是名)

  师:同学们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了不少资料吧!那么你们了解到了我们即将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哪些知识?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非常棒。现在,请打开课本,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师: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

  5.现在读的感觉和刚开始读的感觉不一样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群儿戏于庭”。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司马光小时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儿”是“小孩子”的意思)

  (2)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引导翻译词句,并点击出示单字解释)

  生:事情发生的地点(院子里)。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庭)大家找到这个字了吗?我们把它勾出来,还可以做上笔记,我们再来写一写这个字。(教师范写“庭“字。)

  师: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戏)“戏于庭”就是……(抽学生翻译)“于”是“在”的意思。

  (3)谁能把我们刚才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翻译全句)

  (4)齐读这一句。

  2.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指名读。

  师: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在阅读本句时停顿还掌握得不是特别好。(指导:范读、齐读)

  (2)认识“瓮”。

  师:最开始,我们看了一张图片,里面有个大家伙,那是什么?(瓮)“瓮”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个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释)

  师:没错,借助注释理解相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你们在阅读中没弄明白的?

  生:“足”“跌”“没”……

  (4)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并指导书写生字:登、跌。

  (5)现在谁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说一说?(翻译本句)

  (6)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这一句。

  3.学习“众皆弃去”。

  师: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众皆弃去)

  (1)抽读。

  (2)师范读。

  (3)自读。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再读读,多读几遍,而义自见,试一试。

  (4)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5)指导书写:众、弃。

  (6)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进一步理解体会。

  翻译:其他的孩子都放弃而离开。

  4.学习“光持石击瓮破之”。

  (课件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在这危急关头,只有司马光没有离开,在想办法救人。

  板书:光持石击瓮

  (1)指导书写“持”,理解“持、击、破”的意思。

  (2)抽生完整翻译全句。

  (3)司马光与其他孩子一比较,就让人觉得司马光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评价,谈品质)

  5.学习“水迸,儿得活”。

  (课件出示:水迸,儿得活)

  (1)齐读。

  (2)“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溅出或喷射)

  (3)结果怎样?(儿得活)

  (4)板书:儿得活

  师:孩子得救了,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令人欣慰的结局吧!(齐读)

  6.比较异同,复述全文。

  师:《司马光》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你发现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的不同了吗?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文言文不同于课文,它篇幅极短,语言简练,需要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3)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

  四、指导背诵

  1.教师领读。

  师:“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初步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

  2.指导背诵方法。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同学们都背得很认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到了合适的方法。老师背类似的古文,一般会先想想故事内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许多。不信,我们来试试。

  3.教师说句意,学生背对应句子。

  4.同桌互背。

  5.教师抽背。

  五、布置作业

  1.推荐读《掩耳盗铃》。

  2.书写本课生字。

  司马光

  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和道理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编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时,我把“读通”文章作为一大任务,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自读,互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韵律,再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司马光》教学札记 篇11

  教学要求: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训练。

  难点:体会到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教具:电脑课件。

  教学模式:学--议--练教学式

  操作步骤: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制定目标,激发动机--自读引导,深入学习--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听老师讲故事:从前,有一个很有名的作家写了一本书,他不知道取什么名好,于是他拿着书叫产宰相取名,宰相看了,连连叫好,但是他又说:这么好的书,我没有资格给它取名字。没办法,他只好去请皇上给他取名。皇上看了,拍案叫绝,欣然提笔给这本书使名为《资治通鉴》。你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他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了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制定目标,激发动机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屏幕,知道图上有些什么。

  2.根据图提问,小朋友,看过图您想知道什么?筛选出:(屏幕显示)

  (1)、这个故事发生在那里?

  (2)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水缸里的?别的小朋友怎么样?

  (3)哪个是司马光?他是怎么做的'?

  (4)那个小朋友怎么样了?

  三、自读引导,深入学习。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四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小声自由读全文。

  (一)、看图,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古时候,并看图理解,再齐读一自然段。

  (二)解决第一个总理: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

  1.小组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应的词语?(花园、假山、水缸)

  2.回答问题,板书:花园

  3.指导看图理解词语,板书:司马光、小朋友、花园、水缸。

  4.比较填空,这两句有什么不同。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2)他跟几个小朋友在______玩

  5.指导朗读。

  (三)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别的小朋友怎么样?

  1.齐读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板书↓掉

  (1)理解不小心并教育学生要注意安全。

  (2)利用课件直接演示小朋友掉进缸里的情景(出示课件:小朋友爬到水缸上的假山上,不小心掉进缸里的情景)

  (3)思考:那个小朋友掉进水缸,会发生什么危险?为什么?这时别的小朋友怎么办呢?

  2.师读第四自然段

  (1)画出他们表现的词语。

  (2)看图理解他们的惊慌

  (3)引读:有的……有的……

  (四)解决第三个问题:哪个是司马光?他是怎么做?看出什么?

  3.小组讨论,理解:为什么用举?为什么要使劲?几下子说明了什么?看出司马光什么?板书:举、砸

《司马光》教学札记 篇12

  一、导入

  这篇课文是个很有趣的小故事,很多小朋友都听过。所以课开始我出示三张图片,让学生猜”谁是司马光“。一张为司马光本人图,一张为现代人的图,一张为将军图。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根据书上第一句”古时候,有个小朋友叫司马光。“找出线索。但学生似乎还不能领悟,直到我提醒才排除了”现代人图“。这里也让我感受到学生平时的生活体验太少,或者说根据文本判断的能力还欠缺。

  二、教学过程

  1、识字

  这次生字我采用给生字标序号,根据序号读生字的方法,同桌互读,学生的兴趣还算高涨。接着我请同学上来校对,这样的`方法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但今天因为第一次这样做,还是有些地方做的不够细致。到后面,还是有些小朋友不熟悉”慌,使劲“等字。

  2、写字

  这节课的六个生字有两个”口子旁“,两个”利刀旁“,两个”右耳旁“。所以我也是两个两个教,让学生发现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但在教学中还是发现有些小朋友急于完成作业,不好好写字的情况。

  3、读

  这节课的读还是做得不够,就初读了一次。中间让学生根据词语大概说说故事内容,也就叫了三个小朋友,我应该叫更多的同学起来尝试。再同桌互相讲一讲,这样能将内容更加巩固一些。

《司马光》教学札记 篇13

  学习目标:

  1.熟悉“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词句。

  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语: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板书课题,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出示司马光图片,学生简介)。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朗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4.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师小结:观察图画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且注重详略得当。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相机学习词语:

  古时候(轻声) 一口水缸 一不小心 举起 使劲 砸破 得救 假山

  对学生掌握不熟练的词,多读几遍。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4)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兴奋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一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平时你有没有一不小心把事情搞砸的情况?谁来读好这词?指名读。试着用这个词语说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请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师总结学法: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角色,也能把课文读好。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5.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朗读课文。

  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别的孩子是怎么表现的?(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表演读这句话。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下课了,同学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想自己曾经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害怕的感觉?试着读出来。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样吗?为什么?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6)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敬佩、赞叹的语气)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想象说话,拓展思维

  1.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

  让学生讨论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先同桌互相说说)得出结论: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司马光的办法是最有效的。

  2.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说?

  3.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看到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肯定很高兴,那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4.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附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 砸缸救人 举起……使劲砸 聪明勇敢

  几下子砸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复述课文。

  a.指名朗读。

  b.看图复述故事。

  c.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同学们相互评议。

  3.练习背诵课文。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教一教。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学生交流学习)(加一加,减一减,或者换一换)。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师生共同分析字的结构和注意事项。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2)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请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把字写好的。

  四、课堂总结。

  学习了本篇课文,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碰到困难,不要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五、布置作业

  1. 将司马光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司马光》教学札记 篇14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请来一位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听完之后,请告诉老师这是讲的谁的故事? (看动画,听朗读课文)

  2、交流答案。问:司马光姓什么?

  3、引入复姓:诸葛、东郭、淳于、欧阳等,让学生边看卡片边读。

  4、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二、学习生字

  (各种形式学习生字)师领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开火车读、猜读等。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交流

  2、齐读1段,点拨:交代了时间、人物。

  3、齐读2段,点拨:交代了地点。

  4、自读3段,点拨:交代了事情的原因。

  课中操,放音乐《乌鸦喝水》

  5、看课件,其他小孩有什么反应?指导读4段,读出慌张语气。

  6、学习5段,司马光怎么做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请同学表演。并提示这是事情的经过。

  7、学习6段,齐读。事情结果如何?

  8、小结课文内容。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

  2、遇到下面情况你会怎么做?

  ⑴假如你被锁在教室里,该怎么办?

  ⑵  在超市里,遇到一位迷路的小朋友,你可以怎样帮他?

  五、讲司马光《警枕》的故事。

《司马光》教学札记 篇15

  学习目标:

  1.熟悉“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词句。

  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出示司马光图片,学生简介)。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朗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4.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师小结:观察图画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且注重详略得当。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相机学习词语:

  古时候(轻声)一口水缸一不小心举起使劲砸破得救假山

  对学生掌握不熟练的词,多读几遍。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4)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兴奋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一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平时你有没有一不小心把事情搞砸的情况?谁来读好这词?指名读。试着用这个词语说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请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师总结学法: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角色,也能把课文读好。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5.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朗读课文。

  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别的孩子是怎么表现的?(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表演读这句话。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想自己曾经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害怕的感觉?试着读出来。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样吗?为什么?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6)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敬佩、赞叹的语气)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想象说话,拓展思维

  1.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

  让学生讨论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先同桌互相说说)得出结论: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司马光的办法是最好最有效的。

  2.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说?

  3.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看到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肯定很高兴,那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4.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TAG标签: